新闻资讯

带你走进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现场!

时间:2018-11-23
浏览:7519

2.webp.jpg

11月19日上午,由联合国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以“同绘空间蓝图,共建美好世界”为主题的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在中国浙江德清开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贺信,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致视频贺辞,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宣读李克强总理贺信并致辞。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浙江省省长袁家军、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专家委员会主席多琳·波曼妮分别致辞。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库热西主持开幕式。来自11个国家的自然资源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部长级官员出席开幕式。

大会全会日程3天,总体活动为期一周,围绕衡量与监测可持续发展目标,共享数字经济、位置与大数据,智慧、韧性与可持续社会,全球地理信息能力建设,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数字丝路与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行动等议题,设置1场部长对话会、4场全会、39场专题分会。来自联合国成员国政府、地理信息相关领域国际组织、学术界和产业界近千人与会。

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亚太区域委员会第7次全会、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专家委员会2018年执行局扩大会议同期举行。会前一天,联合国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展览开幕,200余家地理信息相关企业围绕智能装备、智慧应用、位置服务、地图文化、未来生活等内容,展示技术、产品、应用等方面成果。

背景篇

3.webp.jpg

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主会场浙江德清国际会议中心


站上更广阔的舞台

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正更加紧密地融入自然资源管理大格局,在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基础作用日益突显,输出的科创动力日新月异。新时期这项事业站上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这一舞台有着坚实而辉煌的背景。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不断推动事业迈上新台阶,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加强基础测绘、监测地理国情、强化公共服务、壮大地信产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测绘强国”的发展战略中,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新格局逐步形成。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十三五”规划统筹布局了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应急测绘、航空航天遥感测绘 “五大业务”体系,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基础设施装备保障、地理信息产业竞争、创新驱动发展和协调融合发展“五大能力”。

深化改革,测绘地理信息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在资源建设上,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由地上向地下、由陆地向海洋、由国内向国外、由静态向动态、由定期更新向适时更新的转型。在服务模式上,测绘地理信息从传统的面对面、点对点服务向网络化云服务升级,从提供单一的地理信息数据向提供综合的地理信息服务转型,从发挥基础先行作用向服务决策管理全过程升级。在转型发展上,地理国情监测已确定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攻方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突破和事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不负重托,圆满完成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任务。首次全面准确地摸清了我国地理国情家底,获取了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全覆盖、无缝隙、高精度的山水林田湖草地理国情信息,形成了一系列数据成果、技术标准和科技创新成果。坚持边普查、边监测、边应用,普查和监测成果在“多规合一”、精准扶贫、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不动产统一登记、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督察、国有重点林区森林资源监测和各项国家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开启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夯实基础,基础测绘持续强基固本。《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由国务院印发实施,加快推进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不断丰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截至2017年,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圆满完成,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建成并使用。优于1米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基本覆盖了全部陆地国土,基础航空摄影达到700余万平方千米;1∶5万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了全部陆地国土并实现年度更新,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了60%的陆地国土,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了大部分城镇地区;摸清了我国主张管辖海域海岛礁数量和分布;通过资源三号卫星获取全球影像9350万平方千米;极地测绘成果不断填补空白。

创新驱动,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成功发射了我国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02星,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套机载雷达测图系统、倾斜相机、无人机航摄等大批核心技术装备,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并开始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基本建立起以数据获取实时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数据管理智能化、信息服务网络化、信息应用社会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成功研制了首套全球30米分辨率地表覆盖数据,并由我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已得到广泛应用;对外援助巴基斯坦,与湄公河五国、东盟等测绘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围绕大局,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为国计民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服务。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启动了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获取沿线国家及重点区域地理信息,并开展中欧铁路通道建设位置服务等应用示范。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功能不断完善,数字城市建设正在向智慧城市升级,应用成效日益显现。国家应急测绘保障能力项目稳步推进,应急测绘纳入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和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并在各类突发事件中彰显作用。推动地理信息与新技术、新产业加速融合,地理信息通过分享经济惠及大众,并向高质量方向转变。地理信息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发展,2018年产业总产值预计超过6200亿元,同比增长20%。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从业单位数量超过9.5万个,其中测绘资质单位已超过1.9万个;地理信息产业从业人员数量超过117万,其中测绘资质单位从业人员超过46万。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测绘地理信息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修订后实施的《测绘法》,增加了服务生态保护职责,让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与管理、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不动产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等新实践新探索有法可依、于法有据,使保安全与促发展相得益彰。《地图管理条例》《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地图审核管理规定》等相继出台或修订,使得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维护扎实有效,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在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使命中,更深入、广泛地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不断开创新局面,谱写新篇章。


场地篇

4.webp.jpg

11月15日,新建的地理信息科技馆吸引德清市民纷纷前来参观。


在这里,解读地球秘密

地理信息,这个通常在教科书上才能看到的概念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近日,记者来到德清,近距离感受地理信息技术的魅力。

“很多人认为,地理信息遥不可及,但实际上它与导航、测绘、无人设备应用紧密相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馆(地信大会重要配套工程)讲解员的讲解,让“高大上”的地理信息概念接了“地气”,而新奇的展品则更直观地印证了这一说法。

走进科技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古老测绘仪器。自古以来,人类渴望了解地球、认识地球,并不断进行地理信息领域的探索。如今,地理信息正成为服务人类、造福人类的工具。

移步至航天航空遥感专馆,一个巨大的地球模型格外引人注意,而其周围的卫星正是人类认识它的“眼睛”。 卫星通过遥感技术收集、接收、处理信息并成像,不断为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赋能。戴上VR眼镜,地球与每颗卫星触手可及,那些晦涩难懂的地理知识和概念变得可观、可感。

如果你觉得宇宙离我们还是太过遥远,那地理信息系统及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专馆则让你倍感亲切。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地理信息技术与城市建设、农业生产、水利服务的结合。以杭州市为例,如果没有地理信息技术,就无法构建出完整、准确的城市模型,“城市大脑”下达的指令也无法得到准确无误地执行。

大到卫星模型、小到绘制地图的笔尖;旧到千年之前的古地图、新到网络时代的VR技术,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馆用多元视角将地理信息展示给寻常百姓。

技术重塑产业,地理信息技术也正逐渐向产业延伸。极飞地理的展厅中央放着公司的最新产品P30无人机,这台无人机能够应用于农业生产,实现全自动、高精度的农药喷洒,靠的也是地理信息技术。“无人机只是工具,要想实现精准的农业服务就要通过地理测绘设置路径,实现自动喷洒。”极飞地理负责人游春成说。据了解,极飞地理2016年落户德清,依托地理信息技术从无人机生产商转型为无人机农业服务提供商。2017年,已经有1.4万架极飞地理的无人机飞翔在全国各地的农田上,喷洒农药4000万亩,为农业发展带去全新的解决方案。

当前,地理信息技术正不断为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新动能。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将给人们带来更多惊喜,讲述更多关于地理信息的精彩故事。

技术与应用展览馆篇


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技术与应用展览馆外一角。


预见未来 位联世界

航空航天遥感、无人驾驶、人工智能、量子计算、5G网络、虚拟现实……在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技术与应用展览馆内,这些“黑科技”成为了游客口中的“热词”。11月18日,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技术与应用展览在浙江德清正式开幕。在这里,基于“地理信息”,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在全球维度交融碰撞。

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展览是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合国主办的地理信息领域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展览。展览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聚集了来自全球32个国家共计218个参展单位,其中国外参展单位占比近半。

展览分3个展区,充分展示了当今地理信息、卫星导航、航空航天遥感、位置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多领域的领先技术和应用。

地理信息改变世界

6.webp.jpg

走进未来生活展区,能直观地体验到地理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惊喜。

“乘坐无人驾驶观光车,可以360度感知车身周围环境,帮助无人车自主规划路径,遇到障碍物自动躲避。”这是由驾驭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由车载人工智能平台和云端大数据运营平台控制可以实现无人驾驶。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无人驾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而支撑无人驾驶的基础数据——设施高精地图在我国的发展基本与海外同步,部分城市能够提供车道级高精地图数据支撑。除高精地图之外,现场还展示了自驾操作系统、底层芯片处理器技术、车载激光雷达、人工智能等。

“高精地图在无人驾驶中扮演着‘地图传感器’的作用,与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一样,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但高精度地图同样是无人驾驶最大的掣肘,其精度比车载地图更高、采集难度大、涉及国土安全问题,大大延缓了高精度地图的完善。”百度阿波罗平台无人驾驶研发人员说。他认为,如何在无人驾驶的道路上走的更远,高精度地图是亟须解决的难题,同时也需要提高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车载终端计算平台方面的技术能力。

地理信息重塑产业

7.webp.jpg

技术重塑产业,地理信息技术也正逐渐向产业延伸。

在极飞地理的展厅中,放置着公司研发的最新产品P30无人机,这台无人机能够应用于农业生产,实现全自动、高精度的农药喷洒,靠的也是地理信息技术。

“无人机只是工具,要想实现精准的农业服务就要通过地理测绘设置路径,实现自动喷洒。”极飞地理负责人游春成说。

据了解,极飞地理依托地理信息技术从无人机生产商转型为无人机农业服务提供商。2017年,已经有1.4万架极飞地理的无人机飞翔在全国各地的农田上,喷洒农药4000万亩,为农业发展带来全新解决方案。

由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展区的“主打”新产品——无人机实时智能遥感系统则在解放人力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我们这款无人机集人工智能与云计算于一身,可实现遥控智能自主飞行,且飞行中拍到的相机数据能自动传输至遥感数据云处理中心。这款身怀多项技能的无人机大大提高了传统应急遥感的效率,将于今年底正式上市。”公司负责人说。

地理信息预测未来

自古以来,人类怀揣着了解地球、认识地球的愿望,在地理信息领域不断探索。从早期测绘仪器如平板仪、美国光学经纬器开始,人类的探索工具就在不断拓展。如今,人们通过卫星丈量地球,预测未来。

  移步至智能装备展区,一个巨大的地球模型吸引着游客的目光,周围的卫星正是人类认识地球的“眼睛”。卫星通过遥感技术收集、接收、处理信息并成像础。戴上VR眼镜,地球与卫星触手可及,卫星收集信息、反馈信息的过程呈现在眼前,晦涩难懂的知识和概念变得可观、可感。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完成35颗北斗三号卫星的组网,实现覆盖全球的目标。在国家对核心技术发展的大力支持和资金引导下,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定位芯片、天线等核心技术产品正在加速发展,支撑着包括专业测绘装备、自动驾驶、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热点应用领域,以“中国芯”成就“全球梦”。

“尽管目前北斗在精度方面尚不及GPS,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北斗高精度时空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及应用,也将开辟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的‘中国模式’,让精准时空大数据成为国家战略资源。”从事北斗卫星应用研发的企业负责人说。

从德清出发,关于地理信息发展的故事正在精彩上演。在德清,我们期待世界地理信息极速交融,碰撞合作的火花,点亮我们共同的未来。


(内容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